一、背景意義
駐自然資源廳紀檢監察組綜合監督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林業局、海洋局和地礦局。自然資源部門和系統統一行使全區土地、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兼具行政審批權、執法督察權、重大項目管理權、大額資金分配權,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自然資源系統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面臨腐蝕與反腐蝕、侵蝕與反侵蝕、圍獵與反圍獵的嚴峻考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推進駐在部門清廉機關建設,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做法措施
駐廳紀檢監察組黨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強化黨員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創新開展支部聯建共建共創活動,不斷提升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強化“抓黨建促業務”,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貫穿于監督檢查、審查調查的全過程各方面,以黨建工作的高質量推動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為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紀律保障。
(一)聚焦關鍵少數,強化“一把手”監督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以及自治區黨委實施意見,全面落實“五個強化”政治要求。將“一把手”履職用權盡責納入政治監督重要內容,融入日常監督,推動駐在部門黨組制定落實加強“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配套制度,堅持每年對廳機關處室、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開展以廉潔從政為主題的廉政整訓,常態化開展新任處級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教育,針對性開展談心談話、廉政家訪。督促黨組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帶頭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既自覺接受監督,又主動抓好監督;督促領導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落實好分工范圍和分管領域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采取參加民主生活會、受理檢舉控告、督促檢查、約談函詢等方式,深入了解“一把手”和領導班子踐行“兩個維護”、依規依法履行職責等情況,對苗頭性問題及時談話提醒,對輕微問題督促整改,對“七個有之”嚴肅查處,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促進嚴格自律、嚴負其責、嚴管所轄,營造山清水秀政治環境。
(二)緊盯重點領域,規范權力運行和制約
以建立完備的監督管理機制、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嚴肅的責任追究機制為目標,推動駐在部門依規依紀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全面梳理并公布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開設組內“微課堂”,學習駐在部門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的業務知識,研討紀檢監察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業務實踐。圍繞工程建設、資金分配、土地審批和出讓、林木收儲、林地開發、執法監察、信息化建設等重點業務和重點崗位,督促全面部署開展廉政風險排查,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補短板、強弱項,健全完善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堅持系統思維,打通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項監督”統籌貫通、左右銜接、內外聯動的整體監督格局,形成發現問題、整改糾偏、深化治理、嚴明紀法的工作閉環。
(三)堅持“三不”一體推進,不斷鞏固拓展反腐敗壓倒性勝利
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始終保持壓倒性力量常在、強大勢能常在,對違紀違法案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2017年以來,每年立案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10件左右。堅持“三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查辦案件與推動深化改革、堵塞漏洞緊密結合,把整治突出問題與完善體制機制、強化監督約束緊密結合,深化運用以案促改“六個一”、“三書一報告”制度,有針對性開展警示教育,做實做細案件查辦“后半篇文章”。
(四)落實嚴管厚愛,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落實重點崗位人員談心談話、新任處級干部任前廉政談話制度。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常態化開展受處分人員回訪教育,為受到誣告陷害的黨員干部澄清正名。對予以采信了結的檢舉控告,按規定反饋被反映人,按規定回復黨風廉政意見,支持黨組按程序對受到不實檢舉控告的黨員干部進一步提拔和使用。2020年以來,回復黨風廉政意見人987人次,暫緩或否定32人次;開展回訪教育21人次,駐在部門有3名受到處分的黨員干部提拔擔任直屬單位“一把手”或機關處室主要負責人。
三、主要成效
(一)推動派駐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2017年以來,駐廳紀檢監察組黨支部先后2次被評為廳直屬機關先進基層 黨組織,駐廳紀檢監察組開展派駐監督各項工作指標在38家紀檢監察組中排名靠前,審查調查工作列第一方陣,連續5年績效考評被評為優秀等次。
(二)推動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駐在部門黨組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聚焦問題精準發力,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全國首創用地指標核銷制、海砂開采“兩權”聯合出讓等系列舉措,創新開展用地保障 “四個一”行動,推動全區重大項目、“雙百雙新”項目等用地用礦得到精準保障。全國首推用地用礦“三級聯審”,獲國務院李克強總理肯定性批示。礦業權“四級聯審聯管”成為全國首批改革試點。不動產登記改革保持全國領先,桂林旅游產業用地改革、“多測合一”等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北海馮家江生態修復實踐等獲自然資源部肯定和推廣。連續3年榮獲績效考評被評為一等等次。林業方面,2021年全區植樹造林3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2.55%,穩居全國第三位、西部地區第一位。紅樹林面積達14萬畝,居全國第二位;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穩居全國第二位;全面建立林長制責任體系,國家林草局與廣西共建全國首個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海洋方面,首次推出“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審批模式,首次將“海企入桂”單列納入自治區招商統一行動,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用海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海洋預警監測和防災減災水平穩步提升,2021年全區向海經濟首次突破4000億元。地礦方面,2021年新新提交大中型礦產地33處,潛在經濟價值超2000億元。
四、經驗啟示
一是推進清廉機關建設,必須緊緊抓住“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一把手”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領頭雁”,擔負著管黨治黨的重要政治責任,其違紀違法最容易產生催化、連鎖反應,甚至造成區域性、系統性、塌方式腐敗,推進清廉機關建設,必須突出抓好“一把手”監督,督促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執行民主集中制,依規依紀依法履職用權。
二是推進清廉機關建設,必須狠狠盯住權力的運行和制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要把厲行法治作為治本之策,圍繞授權、用權、制權等環節,完善及時發現問題的防范機制、精準糾正偏差的矯正機制、強化責任擔當的問責機制,把制度的籠子扎緊扎密。要強化權力制約,合理分解權力,科學配置權力,不同性質的權力由不同部門、單位、個人行使,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
三是推進清廉機關建設,必須牢牢守住紀律的底線和法律的紅線。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用四個“任重道遠”警示全黨。推進清廉機關建設,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同形形色色的腐敗問題、同各種各樣的違紀違法問題作堅決斗爭,對重大問題要查清主要違紀違法事實,涉嫌犯罪的及時按程序移送司法機關,一般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不斷提高紀律審查的質量和效率,牢牢守住紀律的底線和法律紅線。
執筆人:馮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