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翌一家四世同堂,遵紀守法、體諒謙讓、上慈下孝,塑造了敬老愛幼、和睦鄰里的好家風。他們各自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傳遞正能量,用大愛詮釋了一個“文明家庭”的風采和力量。
一、家風嚴謹 家教淵源
劉爺爺是一名老黨員,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壯族歌圩”傳承人。雖然已將近90歲高齡,但仍堅持每周末在新江鎮團陽村小學教孩子們唱山歌,積極傳承、弘揚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了多名山歌傳承人。劉爺爺以身作則教育子女愛國愛家、真誠熱情、和睦互助,“誰都有難處,我們能幫就幫”,他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一直記在全家人的心上。
劉小翌父親是南寧市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村支部書記。他扎根基層,帶領村民建設“百馬新村”,安置大化移民300余人,解決人員務工難題、群眾出行難題;發展村里種、養植產業,使其村成為“示范村、經濟強村”,是“十里養殖長廊”的核心區。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勇于擔當,帶領村委干部深入村巷、設關守卡及對村民進行防疫宣教,嚴防疫情輸入。
其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守村從教21年,熱心助困,團結鄰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為解決大化安置地學生奔波勞苦,主動接學生到自己家并提供免費午餐午休,有一個特困生,她直接接到家里同吃同住,一做就是八年。
二、文明花開 心存大愛
劉小翌祖父輩們的言傳身教時刻影響著子女們。
其姐姐從事政法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加入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小組,帶領組員研究防控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不顧個人安危投入抗疫工作,嚴防各類風險事件的發生,維護社會穩定。
其弟弟是一名光榮的邊防武警戰士。在緝毒一線的崗位上嚴守國門,先后榮立了二等功、三等功。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作為突擊隊的一員,在中緬邊境深入叢林,檢查站點、嚴防駐守,防止境外人員偷渡入境,保障邊境安全。
劉小翌曾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被學校推薦到泰國兒童國際學校進行工作交流,掌握中、英、泰三門語言。她培養的泰國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級知識競賽第一、二名的好成績,為中泰教育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泰國遭遇洪水期間,她挺身而出加入到救災志愿隊伍中,利用專業特長為群眾排憂解難。支教結束后毅然放棄了國外高薪職位,回國扎根幼兒教育。所帶的班級多次獲得“先進班級”、“家長優質工作獎”、“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區級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獎”、“南寧市教學骨干”、“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等榮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堅守崗位,主動開展線上防控宣傳教育活動,幫助幼兒渡過抗疫居家時間。
三、夫唱婦隨 孝老愛親
劉小翌與丈夫互敬、互諒,相濡以沫。他們敬老愛幼、體貼安慰家人,積極創造條件讓父母們享受天倫之樂。公公婆婆年事已高,身體不好,特別是婆婆,類風濕、高血壓、糖尿病三病于一身,久病不能行走。劉小翌為她四處求醫問藥,經過兩年多的照料與治療,婆婆終于康健如初。兩老回老家后,劉小翌經常透過電話、視頻關心他們,經常寄去水果、衣服,常帶孩子回去探望。兩老及長輩們對這個兒媳婦是贊不絕口,劉小翌卻常說“孝順、照顧公婆是我們做兒女的本分”。
四、訓蒙子侄 美德傳揚
劉小翌主動傳承家風,在堂哥身體不便的情況下,接過教育侄子侄女的重擔,利用業余時間,夫妻共同傾心教育。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侄女成績飛躍提升,考上了省示范性高中,全家人都很欣慰。劉小翌經常會用一些小故事來告訴四歲女兒為人處世之道,教會她要孝敬長輩,謙讓手足,文明有禮,做力所能及的事……
劉小翌一家上行下效,和睦平等,用實際行動傳遞著大愛,弘揚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眾多家庭學習的榜樣。